據CCTV報道,在12月16日舉行的網絡安全周啟動儀式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信息中心和12321網絡不良和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首個《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過50%的網民曾經遭遇過權益被侵害的情況。
該報告顯示,侵害網民權益的行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欺詐、竊取個人信息和騷擾。其中網絡欺詐行為是最常見也是危害最嚴重的的侵害網民權益的行為,45%的網民受騙金額超過了100元。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指出,搜索引擎、網絡購物和聊天工具是網民遭遇欺詐從而權益受損的熱點領域。
近年來,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發布虛假廣告和信息,推銷假冒偽劣產品或者行騙已成互聯網上的毒瘤,在互聯網上發布的醫藥、家電維修、快遞、職業中介、機票購買等虛假和欺詐信息80%來自百度等搜索引擎。
公安部今年7月份開始部署開展的代號為“云端行動”的打擊利用互聯網非法經營藥品、制售假藥犯罪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組織全國29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連續開展了三次集中破案行動,共打掉犯罪團伙400多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涉案金額高達22億元,云端行動發現,百度搜索引擎也是網絡假藥泛濫成災的滋生地。
目前,通過百度搜索 “網上藥房”“網上購藥”等關鍵詞,可以發現有超過500萬個中文網頁可能存在向個人消費者宣傳藥品的行為。隨意點擊百度搜索引擎中推薦的醫療網站鏈接,發現很多此類醫療網站售賣的藥品甚至沒有國藥準字號,并且存在“一針治愈”、“一片見效”等存在明顯夸大的虛假宣傳。
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的發布,百度等搜索引擎、網絡購物和聊天工具等網民權益受侵害的熱點領域也將成為政府相關部門下一步規范和整治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