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簡稱“泰心醫院”)的門診大廳里人流如梭,塘沽血站的無償獻血車在醫院門診大廳外停靠著,身穿白衣的醫護人員在擁擠的大廳中穿梭著。春節后是獻血淡季,醫療臨床手術用血和危重患者的急救用血,是造成每年年初“血荒”的主要原因。
早上九點鐘,醫護人員已排起長隊,沒有人覺得寒冷。 獻血的醫護人員中有十多人是多次獻血的。心外科王正清主任已經獻過10次血,這次是第11次獻血了,作為一個外科醫生他說“手術最怕聽到‘沒血’兩個字, 就算醫生醫術再高明也沒用;沒有匹配的血型,就意味著手術要‘停’要‘等’。
正在獻血泰心的醫護人員們
一滴滴珍貴的血液就是每個心臟衰竭的患者生存的希望。記得有一次我們為一個78歲高齡的患者實施心臟搭橋手術,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有多處彌漫性 斑塊而且硬化嚴重。當我們為他架起最后一個血管橋時,手術已經進行了十多個小時,而這時候一個重大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患者急需輸血小板,可是血小板不 夠了!患者為AB血型,這一血型人群本來就比較少,再加上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已經用光了醫院血庫全部的儲備和塘沽血站能夠提供的所有血量。雖然患者家屬有同 型的血液,但過去沒獻過血,血液檢驗需要很長時間,而血站臨時找獻血員顯然又來不及。當時急需的是半年內獻血合格的AB型人來采血小板。情況緊急,大家眼 看著患者由于沒血而徘徊在生死邊緣,這時手術室的于恩杰護士長主動到血站獻血。當帶著護士長體溫的新鮮血小板一滴一滴輸送到患者體內時,死神退卻了,患者 終于得救了。作為外科醫生,我知道血液對患者的可貴,我也愿意用自己的血去挽救更多生命”。
泰心醫護人員的義舉讓前來就診的患者家屬身受感染,好幾位家屬也登上了采血車加入了義務獻血的行列。一名山西患兒欣欣(化名)的家長被泰心醫護人員的愛心深深打動,她挽起袖子登上了采血車。欣欣媽媽說,“我的孩子1歲9個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現在就在醫院兒童病房住院。因為我們家條件困難,醫院幫我們向慈善基金會申請了救助,孩子將免費得到手術治療。這里的醫生護士把孩子照顧得特別周到,他們 不僅為患者們治病,而且還將熱血獻給患者,我覺得他們很偉大,我自己很感動,覺得自己也得做點事兒回報社會。” 此次泰心醫護人員共有46人成功獻血9200毫升。
據了解,人體血液含量約占體重的7~8%,比如一個7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有5600毫升,健康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根本不會對身體造 成任何影響,只需稍作休息就可恢復正常。而且按合理周期獻血,還可以對造血系統產生良性刺激,提高血液質量。一個健康人每半年獻一次血是絕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