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廠商希捷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兩年內以舊換新”售后服務政策已經實施了比較長的時間,這項政策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還是它顛覆了傳統的硬件保修模式,采用以換新替代維修。具體來說,就是凡消費者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的希捷臺式機硬盤,自購買之日起兩年內如出現非人為損壞的故障,希捷公司均將會給消費正更換一塊同型號全新硬盤。
無獨有偶,近期索尼夏普等電視巨頭也紛紛推出“180天只換不修”服務。目前一些國產廠商也在紛紛加入這一陣列。市場觀察家預測,以換新代替保修或成大勢趨勢,改寫沿襲多年的“三年保修”傳統售后服務。
品質營銷:以換新代保修彰顯一線品質
如今,在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數碼產品的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微縮化已呈主流趨勢。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幾乎所有的硬件都固化在一塊電路板上,甚至都含在一個芯片中了。在這種大制造、大集成的生產模式中,IT產品的應用生態正悄然發生變化。如今,眾多廠商的檢測報告及售后反饋已經證明,對于新時期出品的數碼類產品而言,兩年已成為鑒定良品的一個時間臨界點---一般而言,消費者購買的3C產品,如果兩年之內沒有出現故障,通常意味著其已經順利通過消費者真實應用環境的嚴格檢驗,在自然壽命到期之前,該產品都應可以正常運轉。反之,一件新品如果在兩年之內正常使用中便發生故障,則表明該產品必然存在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換新無疑比維修更符合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成本法則:換新比保修更劃算
在商言商,希捷也好、索尼也好,之所以摒棄“保修”的傳統售后服務套路,除了表明對消費者的責任心之外,顯然也經過了成本核算。如上所述,當下的IT產品都具有高度集成與智能微縮的特征,這也意味著某一部件出了問題,便會導致“一損俱損”的狀況。如果將整體集成芯片或電路板全部更換,其實已經相當于“舊瓶裝新酒”了,這種保修與換新已經差別不大了,但在流程上卻要設置多個環節與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顯然,與其如此,不如直接為消費者更換對等型號的新品。如此,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廠商,都是個雙贏的結果-----直接換新,也省去了廠商的很多麻煩,售后成本控制更為合理,售后周期幾近為零,處理效率大為提高。而消費者的訴求也得到了積極回應,更重要的是,從此可以再無后顧之虞了。
現在,除了希捷、索尼、夏普外,蘋果、LG知名電子品牌也紛紛推出各自不同版本的“換新代保修”的售后服務。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更樂見這種簡單明了高效的售后服務操作,而各級經銷商也很贊成這種不再相互扯皮推諉的售后處理,而如此形成的良性循環,其實對整個產業鏈條都有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