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360訴《每經》誹謗一案。記者在庭審現場發現,來自百度、金山、騰訊等公司的人員竟聯合作證。
據悉,該案源于今年2月26日,《每經》用近五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一篇題為《360黑匣子之謎》的報道,360方認為報道內容虛假失實,系《每經》組織匿名作者采訪匿名人士,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未對360進行任何采訪的情況下,將網上搜羅的、360競爭對手編造的各種謠言匯編在一起,用來詆毀抹黑360公司及產品形象的黑稿。27日,360就此正式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60代理律師指出,《每日經濟新聞》的虛假新聞嚴重損害了360公司和產品的商譽,故訴訟請求法院判定《每日經濟新聞》商業詆毀,停止侵權并公開賠禮道歉,同時賠償360公司經濟損失5000萬元。
《每經》方面則辯稱,報道真實客觀,有完整證據鏈支撐。據了解,在此次庭審中,《每日經濟新聞》所提交的所謂“采訪證據”均來自360競爭對手編制的失實報道,很多資料直接來自百度、騰訊、金山等公司,而報道中所謂“采訪”的“獨立調查員”、“瞬雨”等匿名對象,都拒絕出庭作證。在法庭質證環節,疑因《每經》利益相捆綁的百度、金山、騰訊這三大互聯網公司相關人員,則在現場聯合作證。這已不是這三家公司第一次聯合對抗它們共同的競爭對手360。
此前,鳳凰財經報道騰訊與博瑞傳播交叉入股合作,間接參股了《成都商報》及其旗下《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當時就有媒體猜測,騰訊入股《每經》是出于戰略考慮。再聯系上2010年舉世矚目的3Q大戰,騰訊與360的新仇舊怨不是一兩句話能夠理清的。騰訊與百度又均是金山公司的大股東;騰訊和百度組織建立了排斥360的安全聯盟,屢屢與360直接交火(金山公司是其中的重要成員)。
綜合上述種種因素,這樣的直接競爭對手或是積怨已久的利益聯盟在法律訴訟中出庭作出的證據,實在難以保持客觀公正。此前金山公司員工曾在大名鼎鼎的微點“冤獄案”中涉嫌作偽證,至于此次聯手的效果如何,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利益關系,在法庭審理結果未公布之前誰也不得而知。
究竟是真如坊間所言,自360宣布進軍搜索領域后,就不斷遭受競爭對手刻意制造的“質疑”和“謠言”,此次《每經》事件只是其中之一?還是另有隱情?相信事實的真相,會隨著法庭的審理和判決而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