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19億美金收購91無線之后,國內應用分發市場正在加速洗牌。例如排名老三的豌豆莢便引入軟銀投資,PP助手則投入UC懷抱。不過有一點一直存在著爭議:誰是老大,誰是老二。
第三方咨詢研究機構易觀Q3應用分發報告顯示,百度手機助手、91助手和安卓市場主要構成的百度系分發平臺以40.6%的份額居榜首,360和豌豆莢分列二、三位,百度在收購91無線后,實現反超360。不過,另一個機構艾瑞9月報告顯示,360手機助手,月度覆蓋人數占比達41.76%,是我國最大的安卓資源分發平臺。百度+91+安卓市場三大平臺的整體覆蓋比率達30%,與360的份額仍存在距離。
老大之爭背后是應用分發對巨頭的重要性:戰略要沖+移動變現。
與PC上搜索引擎、瀏覽器獨占各個層級的互聯網入口不同,移動互聯網入口是碎片化的,就像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有時候打開瀏覽器,有時候打開App。綜合各方數據,不論國內外,App使用時長和流量占用均已超過瀏覽器。
因此,巨頭均想方設法通過App將原有業務模式遷移到移動端,抑或擴展到全新的業務領域。應用分發市場對巨頭來說,可謂戰略要沖。如果沒有這個要沖,自己的App想分發出去只能依靠別人。App Store的強勢便是活生生的例證。除此之外,應用分發還將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相關數據顯示,App的使用呈現出明顯的“頂部效應”:幾十款不同類型的明星App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工具、社交、資訊、娛樂、游戲、電商,每個領域都是驚人的相似,二八定律已經不適合了,而是1%的App占據99%的市場。世界今天是屬于“榜單”上的App的,明天幾乎還是屬于它們的。因此,App要想獲取新用戶,成本越來越高。這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商業模式,也是目前最成熟的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應用分發”。
應用分發很像超市,名字最初便叫做“市場”。分發商相當于超市,開發者是供貨者。用戶去“超市”購物,超市獲得中間的提成。不過,超市需要“入場費”,誰的入場費多誰的商品就能獲得好的位置。這種原本是次要的盈利模式正在成為主流——因為App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免費。
傳統互聯網廣告的幾種主流模式已經完全遷移到App分發:CPM(按展示)、CPC(按下載)、CPA(下載并激活)、CPS(按收入)、CPT(按市場)。一些模式甚至還與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模式結合。總之,應用分發商作為移動應用生態最具話語權的角色,目前已經有很大的變現能力。
而老大的地位即可吸引更多廣告投放者,還將獲得更強的議價能力,最終帶來更高收入。不同機構報告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算法不同:被動VS主動,長尾VS明星。
實際上,手機瀏覽器、搜索引擎等市場,不同機構的數據均存在著類似的差異。統計誤差不會導致次序顛倒,算法選擇則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艾瑞的報告是按照應用商店的單一能力計算的。易觀的數據則是計算百度系的所有數據,包括市場下載量、搜索下載量和iOS下載量,8千萬日均下載量大體構成是91助手1500萬,安卓市場3500萬,百度助手+搜索3000萬,其中搜索約2500萬,超過30%。
搜索的特征在于發現長尾App,是一種“被動分發”:用戶知道App名稱才去搜索。另外,91的下載量很大部分來自越獄后的iOS應用。
典型應用市場的分發則是“主動分發”,通過專題活動、App置頂、榜單等方式進行分發。這是新應用短時間快速獲取新用戶最有效的方式。不過,CPT等收費模式也比較昂貴。360盡管推出雷電搜索,但主力還是在手機助手這個“應用市場”,這意味著其更擅長“主動分發”。
這也意味著百度和360在應用分發上完全不同的思路。
百度一直希望將PC入口地位在移動端重建,應用分發便被當做幾大入口之一。但App與網站不同的是,“只需要一次分發”,App分發出去之后,App與分發者之間幾乎脫離了關系。分發得越多,分發者行業掌控力越低。這也是百度力推基于瀏覽器的輕應用的核心目的:將內容趕回WEB形態,實現真正的移動入口。
360更多是想構建App生態。例如手游生態,360現在越來越青睞“游戲聯運”等聯合運作方式,加強自己與App開發者之間的聯系。
百度和360的分發能力究竟誰更強,已成為一個迷。最合理的結論是,兩家不相上下。易觀的算法意味著百度不同系列產品的用戶有些重疊。如果計算單一市場,360無疑仍是最大的分發者。百度助手,91助手,都干不過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