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使用手機在百度搜索中搜索應用,點擊高速下載會先安裝百度高速下載器,即百度手機助手,而并非用戶希望下載的軟件。安裝百度手機助手后,用戶只能通過應用市場再次搜索想要的應用進行下載。
對此,記者針對幾款手機常用軟件進行調查,發現手機端捆綁行為正在愈演愈烈。其中以百度為代表,百度輸入法、百度音樂等相關軟件更新默認捆綁了百度手機助手,只要用戶發生更新行為,就可能被默認安裝了以上軟件。相關人士稱,由于捆綁式推廣能夠獲得極強的效果,因此受到互聯網同行的爭相模仿,成為行業詬病。
此外,百度的捆綁行為則存在一絲欺詐屬性。在百度的應用搜索頁,只有“高速下載”一個選項,并沒有任何捆綁提示。據了解,每天都有40萬左右用戶因點擊“高速下載”被強制安裝了百度手機助手。業內人士笑談此事稱,百度在PC端一邊和競爭對手360周旋投訴其捆綁安裝,而自己卻已經在手機端悄然布局了。
目前,用戶對手機應用的捆綁行為不熟悉,還未形成警惕性,應用捆綁行為初期效果極其明顯。業內專家預測,互聯網企業在嘗到甜頭之后,肯定會有更多的這種推廣行為。
不過,從微博上搜索“百度手機助手”、“捆綁”等關鍵詞,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用戶對于該捆綁行為的抱怨聲了。
業內人士表示,軟件的推廣需要資金和時間,通過與知名且已有一定用戶基礎的軟件進行捆綁,是一條捷徑,并為許多軟件廠商所采用。而用戶在下載的時候很有可能造成大量流量損耗。
不僅如此,捆綁軟件作為對軟件功能的擴展被軟件作者不斷增加,也很容易成為惡意插件的溫床。有些捆綁軟件捆綁的是惡意病毒,有可能會造成用戶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