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由中國抗癌協會提供學術支持,浙江省抗癌協會主辦、浙江省腫瘤醫院承辦的“第一屆中日韓胃癌西湖論壇”及“第六屆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論壇”上,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指出,我國已經步入“胃癌大國”行列,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論壇提供的背景資料顯示,世界每年新發胃癌約100萬例,僅在中國就有近50萬例,中國每年死于胃癌人數已經高達20萬人。
“雙高”背后 胃鏡檢查有待普及
據季加孚教授介紹,胃癌的治療效果,往往取決于發現的時機。早期成功發現并確診,通過有效的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能夠達到90%以上,甚至實現全愈,反觀晚期胃癌,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基本不超過5%??梢?,在醫界倡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早理念中,早發現是關鍵。“可惜我國胃癌患者在確診時為早期者僅占10%左右,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也僅僅為17%左右,而在日本、韓國這個比例則是50%-70%,差距相當大”,西湖論壇執行主席、浙江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主任程向東,一語道出了“雙高”癥結的所在。
胃癌在臨床表現上,是一種隱蔽性較強,但對健康危害極大的癌癥。早期癥狀僅可能是一般的腹部不適,極易與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疾病混淆,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因而,程向東認為,要降低死亡率,必須從重視胃內窺鏡檢查這一早期發現手段入手。據透露,日本的癌癥發病率其實高于中國,但是日本已經基本普及了胃內窺鏡定期體檢,因而發現樣本里中早期胃癌患者居多,治療成功的機會也就更高。程向東建議,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別是40歲以上或者有家族病史的公眾,即使沒有發現病變,也應該每年定期進行胃內窺鏡普查。
強化主動愛胃意識 積極實施胃內窺鏡檢查
在專家建議中反復提及的胃內窺鏡檢查,是醫學界公認最有效的胃內檢查手段,具有直達病灶、成像清晰的技術優勢。不過,此項檢查并不是體驗中包含的常規項目,人們還普遍存在對于“胃鏡檢查很痛苦”的認識誤區,使得胃內窺鏡檢查在我國的普及率遠低于周邊的日韓兩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公眾對內窺鏡檢查的深入了解和廣泛認可也就無從談起。由此可見,在抵御胃癌、培育愛胃土壤這項龐大工程中,愛胃意識的主動樹立與內窺鏡檢查的普及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公眾只有認識到內窺鏡檢查的必要性,才能在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時,主動求醫問診,而不是抱著“小毛病忍忍就過去了”,“內窺鏡檢查可能很疼,還是算了吧”這類錯誤認識,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事實上,在奧林巴斯為代表的先進醫療品牌的努力下,當代胃內窺鏡產品不但在檢查能力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降低被檢查者痛苦和不適感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改進。例如,奧林巴斯經鼻內鏡,具有纖細柔軟的鏡身,從被檢查者鼻孔進入,避免了從口腔進入給被檢查者帶來的異物感,整個檢查過程僅數十分鐘,有效消除了患者“損傷粘膜”、“疼痛惡心”等顧慮。同時,它還能夠承擔提出活檢組織的功能,便于進一步確診病情。
化身關愛使者 奧林巴斯鼓勵公眾戰勝胃癌
面對中國已成胃癌大國的事實, 參考先進國家成功案例,深度普及“三早”理念,引導公眾接受胃內窺鏡檢查,幾乎可以看作扭轉局面的最后機會。奧林巴斯作為世界內窺鏡領域的領先品牌,在完善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將幫助公眾了解內窺鏡常識、樹立積極主動健康觀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公益社會實踐,先后透過奧林巴斯“愛胃月”主題活動、“消化道模型展”、腸胃健康網、@奧林巴斯公益微博等多種形式,搭建富有科技內涵的健康關愛平臺,與公眾并肩前行在戰勝胃癌的道路上。
【自1919年創立以來,奧林巴斯是一家擁有94年的悠久歷史的光學廠商,業務涉及醫療、影像、生命科學、產業等多個領域。 以“光學-數字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奧林巴斯生產的醫療內鏡、數碼相機、顯微鏡、工業內鏡等產品在業內一直享有盛譽。
奧林巴斯秉承“Social IN”的企業經營理念,在適應社會需求、與社會融合的同時,通過事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新價值,成為“創造價值的企業”,為實現人類健康幸福的生活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