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被捆綁安裝許多無用軟件,越來越慢有木有”、“為什么我的瀏覽器不知不覺中被修改”、“你們捆綁就捆綁吧,可是為什么連個安裝選項都不給?”…
每天,都有不少用戶發微博表示自己的電腦被強制捆綁安裝了一些無用軟件,騰訊、百度、金山、酷狗、迅雷等多加知名互聯網企業頻繁成為網民的吐槽對象。這種日益泛濫的軟件捆綁安裝行為,已成為用戶痛恨、同行不恥但軟件供應商卻屢試不爽的營銷推廣手段。
圖:新浪微博網友吐槽互聯網捆綁安裝亂象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發布的《軟件捆綁安裝法律規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指出,軟件捆綁推廣現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頑疾,嚴重侵害了用戶權益和產業競爭秩序。通過強制或靜默安裝軟件,欺騙或誘導捆綁安裝軟件,卸載過程復雜化等方法欺騙、誘導,甚至強制用戶安裝其不需要的軟件,其本質是為了實現商業利益。
捆綁泛濫嚴重破壞公平競爭
《研究報告》顯示,對其他軟件提供商而言,軟件捆綁濫用屬于不正當競爭,損害了其合法的市場經濟利益。對整個產業而言,軟件捆綁也極易構成壟斷,限制公平競爭,扼殺產業技術創新活力,抑制產業良性發展。
根據PC World中國實驗室的測試結果顯示,包括輸入法、系統優化、瀏覽器,殺毒、影音播放器,圖像處理、系統備份軟件都存在進行捆綁安裝的情況。其中,騰訊QQ2013在默認安裝情況下,電腦里最多可能會多安裝11款無關軟件,搜狗輸入法默認安裝軟件數雖僅4款,但其誘導性提示安裝及卸載難度都居榜首,雙雙以滿分5分的最高流氓指數,并列第一,被用戶戲稱為“捆綁巨頭”。
圖:騰訊視頻2013安裝過程中的捆綁推廣行為
“互聯網企業的競爭,某種意義上來講不是對他們的商品或服務的競爭,而是人氣。”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曾表示,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平臺,各家都試圖把用戶使用習慣固定下來,再推出相應的增值服務獲取收益。
事實上,而在龐大的用戶資源支撐下,巨頭企業在其平臺上進行的任何軟件捆綁推廣,都將比中小企業的來得更有殺傷力。騰訊QQ的關系導入與微信的成功有莫大關系,而捆綁對于像騰訊這種依靠“強相關”關系成功的應用軟件來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推廣方法。這種做法的先例是微軟,但微軟卻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微軟先是憑借捆綁IE瀏覽器戰勝了網景公司的netscape。這種做法在美國被裁定存在壟斷行為。后來,微軟拒絕剝離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MediaPlayer軟件,致使歐盟委員會對微軟開出了高達4.97億歐元的罰金,并命令其改變業務方式。類似的訴訟也發生在了日本和韓國。
對此,曾有人撰文指出,騰訊的捆綁優勢被認為扼殺了創新。“如果什么產品被騰訊看中,很快就會作為一項新的服務出現在騰訊上,騰訊的用戶之眾導致創新公司基本沒有希望與之抗衡,其最終結果就是無法完成新的融資致使生存堪憂,或者改做其他產品。”
事實上,扼殺創新、消滅競爭正是壟斷這種不正當競爭方式的典型特征?;ヂ摼W專家劉興亮表示,“對于任何一個巨頭來說,都希望能夠利用現有的資源和粘度來捆綁用戶讓用戶用他們更多的產品。但對于創業者來說,可不希望這樣。”
捆綁安裝行業亂象亟待法律規范
雖然工信部發布的第20號令已明確指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終端軟件捆綁其他軟件的,應當以顯著的方式提示用戶,由用戶主動選擇是否安裝或者使用,并提供獨立的卸載或者關閉方式,不得附加不合理條件。”但規定實施一年多,效果并不明顯。
對此,在日前人民日報社舉辦的“互聯網軟件捆綁安裝專題研討會”上,針對當前我國軟件捆綁安裝泛濫成災的現象,國內著名立法專家朱少平呼吁工信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盡早立法應對,嚴厲打擊軟件捆綁濫用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競爭是好事,但是不是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謀求不公平競爭的盈利模式,謀求濫用壟斷優勢的不公平的盈利模式。”同時,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胡小明也表示,捆綁安裝首先要講 “公平”,“如果利用欺騙、誘導的手段讓用戶進行選擇,這也是不公平的”。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福興建議,軟件捆綁安裝應該有明顯提示,并且軟件在安裝過程中不應捆綁其他軟件,而是安裝完成后,再進行推薦,根據用戶選擇決定是否捆綁安裝其他軟件。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企業要改變競爭思路,不能為了競爭而競爭,而要積極創新,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才是發展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