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最高人民法院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的正義路,這條路全長只有730米,如果將它折成一個圓,甚至不及一個鳥巢體育館的周長。然而從清朝末年開始,在任何歷史時期,正義路似乎一直處于舞臺的中心。
就在剛剛過去的48小時,中國互聯網反壟斷的進程又往前邁了一小步。360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終于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公開庭審,盡管最高院尚未作出判決,但在中國互聯網反壟斷史上,這次審理已經創造出了多個歷史:標的金額最高、被告公司市值最高、用戶數最多、庭審現場第一次通過電視直播……
更有消息稱,這一審判結果將確定中國《反壟斷法》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內的適用原則,以及對于市場壟斷地位如何定義,而這一審判也由此被稱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反壟斷的“世紀審判”。
庭審實錄
1月27日,360訴騰訊案庭審進入第二天。當天庭審的現場已沒有第一天那么火爆,原本容納近百人的庭審現場稀稀落落只坐了十幾個人,站在被告席上的騰訊公司派出的四位律師早早進場準備,8點50分原告360公司的兩位律師從容入場。
9點整書記員準時宣讀法庭紀律,之后全體起立,法官席后面的大門打開,三位法官魚貫而入,第二天的庭審有條不紊地開始了。沒有了第一天媒體連篇累牘的喧囂與熱鬧,第二天的庭審更加理性與嚴謹。
此前最高院法官專業地梳理出了22個爭議焦點,并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深入的調查。法庭就相關市場界定、騰訊QQ是否壟斷、騰訊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對360公司造成的損害等方面展開了調查。360、騰訊兩家公司分別提供了自己的專家證人,接受質證,尤以專家證人發言最為精彩。
1
焦點
在相關產品市場 電子郵箱打破QQ壟斷?
第一個焦點問題是QQ所處的相關產品市場,即與QQ同處一個細分市場,可以替代QQ的產品有哪些,簡單來說就是QQ的競爭對手是誰,或者說在2010年3Q大戰爆發前,QQ是否存在競爭對手。
在普遍常識中,電子郵箱、新浪微博、QQ等互聯網產品,都可以滿足人們相互交流的需要,但其產品特性和用戶使用習慣卻大相徑庭,應該屬于完全不同的產品。不過,騰訊公司卻認為,電子郵箱、微博甚至手機短信都應與QQ是一類產品,相互之間可以替代。
一位騰訊代理律師向法官解釋稱,現在很多郵箱比如Gmail和163都帶有即時通訊功能,像Gmail里有Gtalk功能,非常好用。此外,微博同樣可以在線私信,既然能滿足用戶互相交流的需要,因此電子郵件、微博與QQ就應該同屬一類產品,相互之間可以替代、是競爭關系。
之后,騰訊方專家證人姜奇平開始發言,姜奇平坦言:“我不懂反壟斷法中的假定壟斷測試,談一點個人感受。”談到產品之間的相互替代性,姜奇平打了個比方:從東直門到西直門,可以走路、騎自行車、坐地鐵;從北京到上海,可以坐貨車、坐飛機、坐火車。結論是只要能到達目的地,這些交通工具就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至于為什么打這個比方,姜奇平表示,QQ盡管有8億用戶,但QQ和郵箱、微博、短信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在即時通訊市場不是QQ一家獨大,“網易郵箱、新浪微博、運營商短信都可以即時聊天,使用郵箱時如果兩個人可以連續發郵件,同樣有聊天的效果。微博、短信同樣可以達到即時交流的目的。所以,怎么能說QQ壟斷了即時通訊領域呢?”
對此,360律師反駁稱,法律中需要明確的是緊密替代關系,不是大家憑感覺的隨意替代。360律師舉例稱:人平常渴了喝礦泉水解渴,在沙漠里人渴極了,可以喝啤酒解渴,甚至可能喝馬尿解渴,但不能說啤酒和礦泉水、馬尿能夠相互替代。
對此,姜奇平表示,QQ其實是連續的短信息,而黑莓的電子郵箱實際就有聊天功能。之后姜奇平同樣以交通工具為例表示:“我要去八達嶺,除了坐火車去還可以坐卡車去,卡車能夠裝貨也能夠裝人,所以卡車與火車是同一種產品,可以互相替代。”
2
焦點
在相關地域市場 MSN打破QQ壟斷?
庭審的第二個焦點問題是相關地域市場,即QQ在哪個具體的國別市場里達到了壟斷的地位。
360公司認為,相關地域市場應限定為中國內地的即時通訊市場,根據艾瑞、易觀等多家第三方的市場分析報告,QQ在即時通訊市場里面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對此,騰訊公司辯稱,相關地域市場應當界定為全球市場。因為互聯網產品自身的特點,完全可以在全球市場自由流動,而無需考慮語言、文化等地域市場特性。也就是說應當將QQ放到全球市場來看其是否壟斷,MSN這樣的美國競爭對手干掉QQ輕而易舉。
當360律師提問騰訊公司的產品為何沒在國際上取得如在中國大陸市場同樣的占有率時,騰訊的四位律師集體沉默了近2分鐘后,一位律師發言稱,“因為我們要慢慢熟悉當地市場”。
之后法官追問:和國際產品相比QQ的優勢到底在哪里?為什么QQ在中國有這么大的市場占有率,但在國外市場占有率很低?騰訊代理人只能不斷重復之前的回答。
對此,姜奇平強調,世界上最大的20家互聯網企業中,美國占14家、中國占6家,歐洲一家也沒有,只有零碎的小工廠,部分原因就是歐洲在互聯網領域反壟斷。
美國是最早在新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也是執行力度最大的國家。
在美國,反壟斷法被稱為“自由企業的大憲章”。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展了針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正是在微軟遭遇反壟斷調查的第二年,1998年谷歌公司成立并得以迅速崛起;今天已經代替微軟成為全球互聯網頭號霸主的谷歌也成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政府反壟斷調查的重點。
谷歌在最近六年內受到來自美國、歐盟等多國政府近40起反壟斷和專門調查,平均每年超過6起相關訴訟,甚至連微軟也在今年首次起訴了谷歌,稱谷歌有組織地妨害互聯網搜索市場的競爭。在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最多高達29起,超過75%;還有4次針對谷歌收購的調查,5次針對谷歌發出的產業合作協議的調查。
有統計顯示,美國反壟斷法的執行,每年為消費者節省數百萬到數十億美元;美國反壟斷法還鼓勵民間的企業和個人,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打擊壟斷市場的行為,這就形成一種全民或是全社會打擊壟斷行為的氛圍,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美國也因此成為打擊壟斷和保護創新結合的典范國家。
3
焦點
微信“穿越”
打破QQ壟斷?
在時間問題上,雙方也進行了激烈的交鋒。360認為,要確定是否濫用壟斷行為,應著眼濫用行為發生時的情況,否則就會陷入一個無限時間的怪圈中。
姜奇平表示,互聯網的發展很快,比如微信對QQ的快速迭代,一定會成為QQ重要的競爭對手,打破QQ的壟斷局面。
與姜奇平的風格迥乎不同,騰訊公司另一位專家證人吳滔博士卻惜字如金。庭審過程中只回答了一個非常技術的問題:“SSNIP是一種經濟方法,基本原理是需求交叉彈性。”
騰訊的兩位專家證人中午休庭后匆匆離開,沒有參加下午的庭審,騰訊公司的律師團繼續接受法庭調查。
4
焦點
在庭審過程中,騰訊的“二選一”行為再次成為法庭調查的焦點。廣東高院的一審判決書認定“二選一”是違法行為,但并未對騰訊作出任何處罰。
360方稱,2010年11月3日,騰訊讓用戶選擇QQ還是360,是一種典型的利用壟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數據顯示,受3Q大戰的影響,奇虎系列軟件的用戶數量下降了10%。而騰訊方則向法官特別提示,“二選一”只出現了一天,“根本談不上壟斷”。不過,這樣的觀點顯然不能得到普通網友的認同,有證據顯示,QQ對360產品的不兼容根本不是一天,時間長、影響惡劣。
在最高院公開審理騰訊壟斷案的這兩天,新浪科技的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網友認為,在3Q大戰結束三年后,中國互聯網的壟斷性不正當行為正在變本加厲。壟斷巨頭通過捆綁、交叉補貼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不斷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季衛東曾表示,互聯網是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平均五百多萬家企業才有一家上市,只有40%的公司上市后是在發行價以上。根據大摩估算,中國網站總數在過去三年下降了30%,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5年,平均每年自然死亡率有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