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艷
近日,360訴騰訊壟斷案在最高人民法院終審開庭。開庭首日的“全媒體直播”讓這場“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案”備受矚目。盡管第二天的庭審沒有現場直播,但辯論的激烈程度尤勝前一天。延續第一天的審理,雙方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相關產品市場和相關地域市場的界定,以及騰訊強迫網民“二選一”的行為是否濫用支配地位上。前兩個焦點問題是認定騰訊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先決條件。
相關產品市場界定
360訴騰訊壟斷案,首先需要界定的是“綜合性即時通訊”的相關市場范圍,才能進一步界定騰訊的QQ在這個相關市場是否具有支配地位。在一審判決中,廣東高院將QQ與社交網站、微博服務認定為屬于同一相關市場。這是360不服判決上訴到最高法院的原因之一。
二審中,騰訊認為,廣東高院對相關市場的界定是正確的,并舉例稱,Gmail和163郵箱都具有即時通訊功能,比如Gtalk,而新浪微博也同樣可以實現即時通訊,因此,QQ和郵箱、短信具有競爭和替代關系,這幾者都屬于同一市場,QQ在這樣的一個龐大的“市場”里,并不具有支配地位。
這種論點360方面并不認同,360表示,現在大部分的汽車都裝有車載導航,而智能手機同樣也有導航功能,如果因為兩者有功能上的交集,就將汽車和手機定義為有競爭和替代關系,這種推理顯然是非常荒謬的,是在偷換概念。
同時,360方面再次舉例說明,在沙漠里,水能解渴,啤酒也能解渴,有相同的作用,但在經濟學上,這兩者的市場界定是不一樣的。如果因為有某個功能有交叉,那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劃入同一市場,都不具備壟斷的條件。
相關地域市場界定
除了“相關產品市場”,相關地域市場的界定,也是判斷是否壟斷的重要前提。
360不服一審判決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廣東高院將“相關地域市場”定義為全球,以此認定騰訊在全球范圍內不具市場支配地位。
在二審中,騰訊的專家證人姜奇平對這一界定表示了支持。他說互聯網是開放互通的,地域上的劃分并不明顯。但同時,姜奇平在回答360方面提問時也表示,國外的即時通訊軟件注重高收入用戶,跟國內的即時通訊不同。針對360提出“為何即時通訊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泰國版、臺灣版?”姜奇平說,這是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不同,使用習慣也不同。
之后,姜奇平進一步解釋,互聯網發展太快,是一個動態競爭,必須考慮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但對于 “是不是認為反壟斷法根本不適用互聯網行業?”的問題上,他并未作答。
“二選一”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3Q大戰中“二選一”問題,依然是本案關鍵點,雙方圍繞該問題展開激辯。360稱,2010年11月3日,騰訊讓用戶選擇QQ還是360,是一種壟斷行為,是明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而騰訊方面則認為,是360推出扣扣保鏢,讓騰訊不得不做出自我保護的“自力救濟”行為。
但對于360方面提出3Q大戰源于騰訊2010年三次通過QQ升級靜默安裝的方式,推廣QQ醫生(后更名QQ電腦管家),威脅360生存,點燃了3Q大戰的回顧描述,騰訊方當庭并未提出反駁意見。
該案法庭并未當庭宣判。目前,此案已經引起的學界、業界的廣泛關注。多名專家學者表示,此案的結果,將成為中國反壟斷領域的重要判例,是一場“標本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