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烏云漏洞平臺在微博上披露,有白帽子發現360賬號系統存在“任意用戶密碼修改”漏洞,使用360賬號保存過的電話、短信、記錄以及云盤中的私人文件均有可能被被隨意瀏覽下載。而此漏洞在2012年6月份已被網友爆出過,屬于“設計缺陷/邏輯錯誤”,也就是說在設計之初完全可以避免。但不知為何,此漏洞一年內被爆出兩次。了解消息后的網友紛紛表示出對360安全品質的不信任,若360不能給網民一個清楚的交代,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360軟件的卸載狂潮。
目前360已確認該漏洞存在,但作為互聯網業的“安全教主”居然被爆出自身系統設計存在設計缺陷,引來不少用戶評論。微博用戶“老綿羊1984”質問到:“網民的隱私,安全誰來保證”,ID“運籌帷幄”表示“太可怕了”。還有網友調侃到:“@360技術支持,需要彈窗提示用戶一下不???”
一直以來,360站在“用戶安全和隱私”的道德制高點上,攻擊其他互聯網廠商。然而從日前所爆出的漏洞來看,完全可以在設計之初就避免,這讓360所謂“捍衛用戶隱私”的形象一夜之間成為皇帝的新衣。
同類漏洞連續被爆,專家建議盡快清除數據
在對360的相關漏洞歷史略加調查后,一條記錄引起了記者注意:就在一年前(2012年)的6月,360就曾在烏云網上被爆出類似漏洞,相關的漏洞題目、類型,竟然與本次所發現的驚人地相似!
2012年6月漏洞與2013年11月漏洞概要對比
究竟是東墻補好西墻又塌?還是360真的在同一問題上再次被曝?目前尚不得而知,在獲知該漏洞的存在后,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從事安全領域的技術人員,他們分析認為,360通行證密碼找回功能存在邏輯設計缺陷,重設密碼url中存在可偽造的隨機碼。此隨機碼以Uunix時間戳為基準生成,但并未采用動態密匙加密,任何掌握此規律的人都可以據此破解“重設密碼”的url,并修改任意賬號的密碼,從而直接進入用戶賬戶,訪問所有保存在360賬戶下的資料。這不僅包括可能導致“冠希化”的通訊錄資料和短信往來記錄,更包括用戶的各種賬號和對應的密碼信息,進而為盜竊、詐騙等大開方便之門,形成惡劣的經濟隱患,堪稱“開門揖盜”。技術人員稱,出于安全考慮,在問題解決之前,用戶應至少清除所有保存在360賬戶中的歷史資料,以避免造成隱私或財產的重大損害。
今天注冊360,明天就變陳冠希
“揭露演藝圈荒淫亂象就靠360啦!!”在對360重大新漏洞的爆料中,網友以這樣的口吻著實調侃了一番。儼然有“今天注冊360,明天就變陳冠希”的意味。然而,360所存在的這一系統級漏洞,實際危害則遠不止如此。
看上去360還有可能為反腐敗提供“巨大”的幫助
在微博爆料中,網友笑稱發現360高管都不用自家產品,乍一看莞爾,細想之下,卻覺水比想象的要深。一家IT廠商的產品連續兩年被爆出存在同種漏洞,不僅反映出技術實力“后腿”,更顯示出態度上的淡漠——用戶有什么,何必那么費心?如此運營,令用戶寒心,同行齒冷,如烏云網官方就對360的此次“再爆漏洞”表示:“對于那些只想掩蓋安全漏洞而不是真正解決安全漏洞的廠商來說,烏云君只能是深深的鄙視......”
烏云漏洞報告平臺評論
同時業內人士亦評論,長時間以來,360致力于打造出一種“我即安全”的形象,并通過占領道德高地,大量利用輿論攻訐競爭對手,頗得好處。然而子虛烏有的傳聞畢竟難以服眾,而貨真價實的漏洞才真正說明問題。360將大量精力忙于刁難他人,自身問題卻視而不見,這真的是一家安全廠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