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守法的普通公民,為何突然被通輯,成了全民公敵?”這是好萊塢1998年出品的大片《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詮釋的場景。片中,著名黑人動作影星威爾•史密斯主演一名家庭美滿、前途光明的職業律師,卻在一夜間成了通緝犯。
昨晚,我在電腦上重溫這部佳片時,恰好有360安全衛士彈窗提示我的電腦有風險。作為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我突然意識到,當前互聯網安全領域與片中情景何其相似,網民所處境地又是何其危險。
影片中,為了公民的安全,衛星均可實時監控所有公民。不幸的是,監控的技術卻落到了謀殺國會議員的壞人手里。一次偶然機會,史密斯飾演的主人公接觸到謀殺證據后,一場利用衛星監控,追殺史密斯的行動就開始了,史密斯成了全民公敵……
回頭來看當前的互聯網安全領域,情形極其相似:
為了電腦的安全,6億人心甘情愿地把360安全衛士裝在自己的電腦上,如同影片中所有公民同意讓衛星監控自己。
但衛星監控是雙刃劍,一旦被壞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結合向全社會發布消息的宣傳機器,頃刻間可把一位守法公民誣為全民公敵,而對方毫無反駁的機會。
安全軟件可以用來防病毒,防木馬,防釣魚,但一旦被惡意的公司掌握,它便可用來偷窺用戶隱私,操控用戶。而且,它可利用彈窗在瞬間就告訴6億用戶,誰誰誰是壞人,對方百口莫辯。
作為一名互聯網工作者,我對互聯網安全行業了解不少。事實上,我認為,這個行業已經處于危險階段了,假借保護用戶之名,搞無底線的競爭,行侵害用戶之實的行為非常普遍。
安全領域出現此種亂相,源于以下原因:
一是最大的玩家占絕對的主導。360安全衛士掌握了6億多用戶,占到中國互聯網人口的60%以上。這個行業的第二名,第三名占的份額加起來,也不過10%。
二是最大的玩家存在作惡的重大嫌疑。本來,主導地位是中性的,只要不加濫用,并無所謂。但奇虎360公司的創始人周鴻祎卻是流氓軟件之父,讓一個流氓來做保安隊長,實在奇怪,且不應該。但此等怪事偏偏發生了。
2010年,360安全衛士收集并保存用戶的隱私的行為被曝光。此事源于一些用戶投訴,可以在網上用Google搜到自己的隱私信息,細查之下,發現這是奇虎360的服務器保存了用戶的隱私信息,但不巧,因為技術上的原因,這些服務器的內容被Google搜到了,暴露在互聯網上。這些隱私包括郵箱賬號,密碼,詳盡的網頁訪問記錄等。
更大的問題是,流氓一直沒有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每次都能假用戶之名,利用特殊地位,把競爭對手置于死地。
2010年,奇虎360進軍瀏覽器市場,金山網盾成了它的絆腳石。360便彈窗說金山網盾違法,讓用戶卸載。結果,金山網盾黯然退場。
2010年,騰訊的電腦管家與360安全衛士公平競爭,但360扣扣保鏢一夜間破壞了數千萬用戶的QQ軟件,同時彈窗說,QQ軟件侵犯用戶隱私。
“操控用戶+強窗提示”威力無窮,讓法院也奈何它不得。過去幾年,奇虎360在法院14連敗,但奇虎360卻越做越大。
從法律意義上說,壟斷有兩個要素,一是事實上的主導地位;二是濫用主導地位,滿足私利。
再來看PC互聯網的安全領域,這兩點都是符合的:一是360安全衛士有6億多的用戶,在中國互聯網安全市場上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二是360濫用主導地位,惡意打擊競爭對手,而且,有能力掩蓋自己的行為,把自己說成為用戶服務。
在影片中,社會成了不能保障人權的黑暗之地,隨時可致一位公民于死地。而360主導的安全市場也成了黑暗的世界,用戶的利益時時受損。
互聯網不再是透明公平的世界,而是無底線的競爭主導的市場。連法律都在此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影片《全民公敵》結局是正面的:壞人被揭露了,史密斯恢復了名譽。給觀眾帶來的反思是: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
影片的最后,史密斯對他太太說出了他的答案:要監控壞人,但也要監控監控者。
同樣,中國的PC互聯網安全行業也需要反思:誰來監控360安全衛士?誰來保證他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宣傳機器”?
互聯網安全是特殊的行業,涉及到個人的隱私,且用戶易被蒙蔽。解決這個明顯的市場失靈行為,至少需要兩點:(1)政府介入,在法律和措施上更加完善,比如,設立市場準入,像奇虎360這種連續八次被法院判決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企業,不但要加大處罰力度,還要排除在市場之外;(2)行業自律,鼓勵有序競爭的行為。
說的略有點遠了。政府介入和行業自律不是一朝一夕能成,我也使不上力。
看完影片,我馬上采取了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卸載360安全衛士。完后,我還是不放心,我準備挑個周末有空時,把電腦格式化一下,徹底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