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尾,3Q大戰的最后兩場訴訟陸續開庭,一場是11月26日的360訴騰訊壟斷案的二審,一場是12月4日騰訊訴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的二審。這兩場訴訟的一審,騰訊均已勝訴,現在走的都是二審程序。
11月26日的庭審中,360并未提出新的有力證據,為打官司而打官司的跡象明顯,所以,雖然這兩個案件未最后結案,但幾無懸念,360三戰皆負的局面不會改變。
細析騰訊與360的三場訴訟,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互聯網領域,壟斷是個假命題,而不正當競爭是真問題。
互聯網領域是沒有壟斷的。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大企業可以風光無限,但若不思進取,很容易成為明日黃花。雅虎曾經風光無限,谷歌崛起后,雅虎已經是二流企業;谷歌看來不可戰勝,但社交網站興起后,Facebook 居然對谷歌構成巨大威脅;微軟是PC時代的王者,如今卻是麻煩不斷,似乎岌岌可危。
北京大學教授薛兆豐認為,反壟斷保護的是消費者,但現實中很容易被市場競爭失利者利用,來對抗競爭的成功者,反而妨礙了公平競爭。
顯然,3Q大戰的系列案件中,反壟斷訴訟成為360對抗騰訊,提高自己知名度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同時,互聯網領域對不正當競爭卻存在法律嚴重缺位的現象。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法律成本很低。
在互聯網領域,由于互聯網企業涉及到用戶的隱私,自律非常重要。這就是谷歌提出“不作惡”的原因。而360顯然走向了反面。
360推出的隱私保護器和扣扣保鏢,都對騰訊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但數年的官司下來,雖然敗訴,360卻提高了知名度,而且敗訴后要進行的賠償也非常少,多的不過幾十萬元,少的不過幾千元。
由于作惡的成本非常低,360的惡行得到了鼓勵。比如,用戶用電腦充電時,需要警惕,電腦上的360安全衛士可能會強行裝上手機,屏蔽掉競爭對手的正常產品。這樣的行為,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所以,為了保護公平競爭,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立法與司法均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