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篇署名為互聯網老兵徽劍的題為《八評騰訊:解密騰訊的中年危機》的文章在網上流行,作者搜腸刮肚,用一些牽強的論據,極力唱衰騰訊。然后一年后,騰訊不僅沒有呈現文中所描述的任何“危機”跡象,不僅微信率先拿到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唯一船票,9月份市值更是沖破千億美元,騰訊如同當年成吉思汗的鐵騎般所向披靡,向著馬化騰的帝國夢想邁進。
在騰訊帝國版圖越來越大的同時,騰訊對于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統治力也越來越強,如今騰訊的用戶數已經接近覆蓋全中國所有人口;騰訊多達305款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業務領域;騰訊的千億美元市值已經超過了百度、網易、新浪、搜狐、360、優酷、當當、盛大、巨人、人人、攜程等數十家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總和;騰訊一家公司的游戲收入已經超過了中國所有游戲公司收入的總和;騰訊的QQ和微信已經對三大運營商的話音和短信業務收入形成了致命性的摧毀。
除此之外,騰訊帝國擁有自己的貨幣、完整的生活服務系統、完整的購物和交易生態系統、完整的娛樂和生活服務系統、龐大的媒體傳播系統,支持其不斷擴張的雄厚現金儲備和龐大的投資系統,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里,騰訊帝國的統治力已經超過了當年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帝國。
一、 帝國人口:用戶數
歷史上,一個國家的統治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國家覆蓋和影響的人口數,騰訊帝國的覆蓋人口已經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
QQ:雖然騰訊從2010年后10億就沒有再公布過用戶數, 但據騰訊數據部透露的一個統計方法,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QQ號已經到了2044430031(從10000號開始),QQ累計用戶數已經超過了20億。
微信:在2013年1月宣布用戶數達到3億之后,騰序官方也沒有再公布數據,媒體公開報道的數據目前是6.5億。
除此之外,騰訊目前有2.74億QQ郵箱用戶,6.26億QQ空間用戶,2.2億騰訊微博用戶和1.5億騰訊新聞客戶端用戶。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三大運營的累計用戶數:
中國移動:累計總用戶達到7.40154億;
中國聯通:移動用戶數累計達2.7586億,固網電話累計用戶數為8831.9萬戶,寬帶累計用戶數6438.2萬戶;
中國電信:移動用戶數1.7224億,固網電話累計用戶數1.6036億,寬帶累計用戶數9502萬。
騰訊的累計用戶數已經超越了三大運營商之和。所以有業內資深人士稱,騰訊之所以不再公布QQ和微信的累計用戶數,就是怕刺激三大運營商敏感的神經。
除了以上提到的用戶數,從另一個角度可以揭示騰訊在互聯網上的控制力,客戶端(包括PC和手機)是互聯網的入口,而客戶端的活躍用戶數反映的是入口的控制力。騰訊總裁劉熾平在最近的一次內部講話中透露:全中國五名最高DAU(日活躍用戶數)的非游戲應用里騰序占了3.5 個。為什么是3.5個?QQ 和微信是龍頭;半個是新聯姻的搜狗,占在第三位;然后是Qzone和360 安全衛士。前十名里騰訊占5.5 個;前20 名騰訊占7.5個。
二、 帝國實力:營收和市值
營收和市值不僅反映了一個企業的賺錢能力和財富積累,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這家公司的實力和潛力。
騰訊營收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2013年預計將達560億元,較2004年收入增長達50倍
互聯網研究機構速途研究院統計了騰訊從上市至今的營收明細。2004年,騰訊年營收僅為11.435億元,而到了2009年,騰訊的收入開始進入百億級別,達到124.4億元。2012年財報顯示,其營收已經達到了438.937億元。結合相關數據預估,在2013年騰訊營收將會超過560億元。隨著微信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強勁表現,騰訊營收破千億人民幣大關也是指日可待。
騰訊成國內主流互聯網企業最高市值公司,市值破千億美元,騰訊市值比中移動美股市值的3倍還多。近年來微信業務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崛起,推動騰訊股價及市值不斷走高。騰訊的千億美元市值已經超過了百度、網易、新浪、搜狐、360、優酷、當當、盛大、巨人、人人、攜程等數十家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總和。
三、帝國媒體版圖:
媒體與法律、軍隊一樣是國家統治最重要的工具,馬化騰將媒體作為自己的核武器。歷經十多年的努力,馬化騰通過自我發展、合作、投資收購等方式,終于初步完成了騰訊媒體帝國夢想,這個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版圖,事實上已經超然于中國所有的媒體。
騰訊的媒體平臺包括:騰訊網、QQ彈窗微門戶、微信公眾平臺、騰訊微博、QZone、QQ郵箱、微信新聞插件、騰訊新聞客戶端、以及12個大X網。涵蓋了新聞門戶、BBS、郵箱、微博、社交、手機閱讀等全部媒體形態。
我們先來看看騰訊目前覆蓋的用戶數:QQ累計用戶數20.44億、微信6.5億、QQ郵箱2.74億、Qzone6.26億空間用戶、騰訊微博2.2億、騰訊新聞客戶端1.5億。
以上所有的用戶騰訊都可以通過彈窗和推送方式將新聞送達,這樣的送達能力可以觸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幾乎所有用戶。
騰訊網目前已經是互聯網第一大新聞門戶,來自艾瑞的數據顯示,騰訊網2013年10月份月度用戶覆蓋比率已經高達89.73%,遙遙領先于新浪、搜狐等其他新聞門戶。
QQ彈窗微門戶可以到達QQ的20.44億用戶中的任何一個,是中國事實上用戶到達率最高的新聞服務。
在移動端,騰訊不僅靠微信拿到了唯一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也因此構建并確立了移動互聯網上的新聞優勢。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近日的一個內部講話中提到:微信里面做了一個新聞插件,現在是唯一剩下的必裝插件,手機QQ 也把這個體系放進去,也是新聞插件。新聞插件每天閱讀文章量是2.8 億,新聞客戶端閱讀量1.5 億,過去10 年我們做的PC Web 的成果,一年之內在無線上就超過了。
騰訊在移動端的新聞產品布局和數據,讓一直在為第一手機新聞客戶端纏斗中的網易和搜狐,瞬間只有爭奪老二的份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騰訊媒體產品的橫向覆蓋外,騰訊還通過與地方合作建站的方式進行深度垂直覆蓋。
目前騰訊已經在全國12個重點省市合作建立了當地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門戶,幾乎覆蓋了所有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其中包括上海(騰訊大申網)、廣東(騰訊大粵網)、四川(騰訊大成網)、重慶(騰訊大渝網)、陜西(騰訊大秦網)、湖南(騰訊大湘網)、湖北(騰訊大楚網)、福建(騰訊大閩網)、河南(騰訊大豫網)、浙江(騰訊大浙網)、遼寧(騰訊大遼網)和江蘇(騰訊大蘇網)。
而在內容端,除了常規的媒體內容加工和收集之外,騰訊在2013年初推出了產品“大家”,每年投入數億元,目的是匯集中國所有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文化、政治、財經和科技領域的意見領袖,在騰訊媒體產品中開設專欄,籠絡各行業精神和文化智慧。這樣的大手筆和高投入也只有騰訊有能力和魄力去做。
在新媒體之外,騰訊還參股或投資了《財新》、《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多家傳統媒體,以此完善自己的媒體生態。
單純從媒體覆蓋上,騰訊的媒體系統已經遠遠超過了CCTV、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新浪、搜狐、網易這些國內主流媒體的總和。
當媒體的主渠道越來越集中于互聯網上之后,代表著新生力量的騰訊自然會成為中國媒體一哥,成為新聞和信息傳播的主導平臺。
四、帝國貨幣:Q幣
貨幣是一個國家運行最基本的元素。Q幣是由騰訊推出的一種虛擬貨幣,可以在騰訊線上線下都統一支付的虛擬貨幣(1Q幣=1人民幣),通過購買Q幣卡,電話充值,銀行卡充值等方式獲得。Q幣可以用來支付QQ的所有服務,還可以購買QQ游戲中的道具。
騰訊到底發行了多少Q幣,2007年曾經被熱烈討論,網民呼吁公開。但時至今日仍然是一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12年來,騰訊正是利用Q幣營造的“虛擬特權人生”,不僅打造了騰訊帝國,而且已經全方位的影響中國社會。對騰訊而言,Q幣是一種可以隨意發行的虛擬貨幣,不存在什么成本。
按照騰訊規定,Q幣是單向流動的。用戶一旦充值便無法再將Q幣兌換回人民幣,騰訊一直強調Q幣與現實貨幣的一個關鍵性的區別,就是它的單向流通性,即只能用人民幣購買Q幣,而Q幣卻無法兌換成人民幣。于是用戶花掉Q幣的速度以及是否愿意持續使用Q幣,都決定著騰訊的生存狀況。因此騰訊面臨的難題只是:在眾多項目中先復制哪個產品能賺更多的錢,以及如何把他們與Q幣設計在一起,好讓人們付費。
最典型的例子是QQ空間。根據騰訊公布的官方數字,截至2012年6月,QQ空間分給開發者的分成已突破10億元,其中主要營收手段來自黃鉆。
在超女比賽總決賽期間,按照新規則,粉絲可以用Q幣為選手投票,一個QQ號充值15個Q幣,就可以投15票。消息一經發布,商家手中的Q幣頓時奇貨可居。淘寶網上銷售Q幣的商鋪,在一周內從3000多家增加到過萬家,每天Q幣的交易量超過50萬元人民幣。
根據 2012年3月14日騰訊公布的2011年全年業績報告,騰訊2011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85億元,其中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231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48.8%。“玩過QQ的人都知道,QQ的增值服務都是以Q幣、Q點來計價的。也就是說,發行Q幣帶來的收入,占據了騰訊80%以上的營收。
五、騰訊投資開疆擴土
據i黑馬2013年6月份報道:騰訊已經投資并購超過了100家公司,投出金額超過100億元,這是過去幾年騰訊交出的投資并購答卷,其成績不亞于國內任何一家一線的投資機構。
換句話說,騰訊不僅是互聯網創業者難以逾越的大山,它還變成了令國內投資界戰栗的資本巨鱷。今年9月騰訊再次以4.48億美元入股搜狗。
騰訊投資部十分“兇悍”,搞得很多早期投資人都沒什么生意可做,不過,“如果騰訊看中我投的項目,我還是愿意賣給它。”說完自嘲地大笑起來。
以下是騰訊近年來的投資列表:
A、游戲——熱酷(2012年2月,戰略投資,金額不詳)、Riot(2011年2月 完全收購 金額16.79億)、網域(2010年4月 收購29%股權 1.418億)、游戲谷(2012年3月 共持有62.5% 1.35億增持)
B、電子商務——同程網(2011年1月 收購30%股權 5000萬) 好樂買(2011年5月 C輪融資 3.2億) 柯蘭鉆石(2011年6月 3.2億) 高朋(2011年2月 50%股份 3.25億) 易訊(2012年5月完成控股 金額不詳)藝龍(2011年5月 收購16%股份 5.5億)
C、移動互聯——創新工場(2011年6 共同出資 總規模7億) A—fund(2011年4月 共同出資 總規模1億美元 ) 樂蛙科技(2012年7月 戰略投資 5000萬元人民幣)買賣寶科技(2012年5月 戰略投資 4億)
D、其他——金山軟件(2011年7月 15.68%股權 7.3億元) 華誼兄弟(2011年5月 4.6%股權 4.4億元) Discuz(2010年8月完全收購2.8億元)財新傳媒(2012年7月 戰略投資 不詳)搜狗(2013年9月,4.48億美元)
如果說游戲、電商、移動互聯都是趨勢投資的話,那投資財新傳媒則更像是一種價值投資——從此以后,騰訊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就擁有了最優質的IM工具、游戲、媒體、垂直電商、社交網絡(目前),當然還有最多的現金。
六、主導游戲產業
據統計,騰訊2012年的網游營收高達228.489億元,其收入甚至超過了位列排行榜二至十位的九家公司總和。
2013年7月25日,百度發布了《2012-2013年游戲行業白皮書》稱十大游戲廠商的品牌排名中,騰訊一家獨大,占據58%的市場關注度。
今年7月,基于摩根士丹利AlphaWise研究團隊的調研結果,我們更看好騰訊的網絡游戲統治力。按照調查對象的問答情況,騰訊被評為中國最頂級的網絡游戲運營商。騰訊同時也運營著最流行的網絡和移動游戲平臺。
在手機游戲方面,騰訊借助微信平臺優勢更是高歌猛進。
騰訊移動游戲平臺發布的《天天酷跑》游戲月收入已過億元,成為國內第一款月收入破億的移動游戲。據了解,該游戲9月16日上線,不足一天登上了蘋果App Store暢銷榜第一位。
同時,截止目前騰訊移動游戲平臺上線的四款產品,均排在appstore的前列,手機QQ和微信的渠道能力不可小窺,從2013年開始,騰訊便表示推出移動游戲平臺,并沿襲PC端路線,保持開放,但業內人士認為,《天天酷跑》等四款游戲的表現,將騰訊對手機QQ和微信渠道能力從不確定變為肯定,如果開放就是將盛在碗里的飯分給別人,可能性不大。
騰訊移動游戲平臺8月2日推出以來,前五款產品累計注冊用戶接近7億,這在移動市場是前所未有的,這包括平臺的分發量、以及平臺對用戶的覆蓋范圍。數據顯示還覆蓋到了一大批以前從來不玩游戲的人,騰訊無論是端游還是頁游都是覆蓋很大,很成功的。但是在這么大的基礎上又帶來41%的用戶,這觸及了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觸及到的用戶。
第一款游戲是天天愛消除,上線5小時App Stoer免費榜沖到第一;隨后的天天聯盟是5小時超過天天愛消除;節奏大師上線以后也很快沖到App Stoer排名第一;天天酷跑在上線以后是免費榜下載第一、以及暢銷榜第一;歡樂斗地主是以前在PC上就玩了很久,同時在智能機上也有歡樂斗地主的產品,可是我們針對移動游戲平臺進行了改造,同樣也是上線以后很快就上到免費榜第一。
七、統治通信:運營商的掘墓者
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2012年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表示:“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話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李躍隨后點名稱:“比如騰訊QQ占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中國移動和騰訊相互之間應該有溝通。如果沒有相互合作的好機制,所提供的服務就不能長久。”
工信部的統計顯示,2013年1-9月,月戶均點對點短信量達到47.5條,同比下降13.7%。在企業短信平臺短信量的拉動下,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6970.4億條,才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提升0.5個百分點。
危機四伏的不僅僅是運營商的短信業務,國內三大運營商移動語音業務增量不增收的情況越發嚴重。數據顯示,1-9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21601.3億分鐘,同比增長5.2%,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8.4個百分點。其中,移動本地去話通話時長和移動長途通話時長分別為16604.2、4997.1億分鐘,同比增長5.0%和5.5%,分別比上半年回落0.6、0.4個百分點。移動電話通話時長的增速僅為移動電話用戶增速的一半。
微信官方在今年1月宣布總用戶數突破3億后就沒有再更新,但據騰訊(419, 0.00, 0.00%, 實時行情)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現在他們收到的數據已經在6億左右。自2011年1月發布,微信用了14個月的時間收獲了1億用戶,擊敗了更早出現的同類應用米聊和Talkbox,隨后它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八、帝國版圖:龐大產品線
騰訊產品和服務多達305款,涵蓋從通信、社交、游戲、新聞、購物、支付、金融、安全、搜索、生活服務等幾乎所有領域。